刑事案件中的羁押期限如何计算?
临海律师事务所
2025-04-09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的最长拘束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羁押期限主要包括立案侦查阶段和审判阶段的不同规定。在立案侦查阶段,从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拘传或者采取电子监控、定位等措施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十年有期徒刑的案件,或者其他复杂情况,可以延长至六个月。在审判阶段,一般案件审理期限为一年的最大限制,但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具体来说,如果第一审法院需要延期审理,可以在原定期限基于案件情况延长不超过六个月;如果上诉或者抗诉,也会有相应的时限。在实际操作中,羁押期限的计算包括所有自然日,不扣除节假日或休息日。对于特殊类型案件,如涉及国家安全或恐怖活动,可能会有更长的羁押时间,但需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条款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在立案侦查期间,公安机关可以采取电子监控、定位等措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管控。对于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复杂情况,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至六个月。在审判阶段,一般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一年,但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
下一篇:暂无 了